
总爱习惯性反驳?青岛心理咨询机构表示或是贫穷人格在作祟!
你或许能感觉到,身边好像总能碰到这么一种人,不管别人说什么,他/她的第一反应都是“不对”、“不是这样”类似的?哪怕对方只是进行日常分享,比如“今天这家餐厅菜挺好”,他/她也要插一句 “我觉得一般啊,没上次那家好”;哪怕是讨论个无关对错的话题,比如 “夏天穿浅色衣服凉快”,他也得跟上一句“未必,面料不好浅色也闷”。这种习惯性反驳,可能不是你以为的爱较真、有想法,这更像是一种不自觉的防御,就像100%会触发的被动技能,背后深藏的主导因素其实是“贫穷人格”。这里说的贫穷,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没钱,而是指人格层面的匮乏,即怕自己没存在感、怕被否定、怕跟不上别人的认知。
从心理学的“自我价值保护理论”来看,习惯性反驳的人,大多有着脆弱的自我价值感。他们没法通过“认同别人”来证明自己的存在,只能靠“反驳别人”来刷存在感,好像只要把别人说的话“挑出毛病”,就能显得自己更聪明、更有认知。就像小时候没得到充分关注的孩子,会故意调皮捣蛋一样,他们不是真的喜欢对人唱反调,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别人看见自己,虽然这种方式往往只会适得其反。因为,越反驳,越难融入群体;越抬杠,越没人愿意跟他交流,最后反而把自己困在“没人懂”的孤独里。
展开剩余65%更关键的是,习惯性反驳会暴露人格里的“认知贫穷”。真正认知开阔的人,知道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,别人的观点哪怕和自己不一样,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;可习惯反驳的人,认知边界很窄,只能接受自己认可的事,一旦遇到超出认知的观点,第一反应不是虚心的了解一下,而是一味的否定它。比如别人说“学心理学能帮自己调整情绪”,他会立刻反驳“没用,都是骗人的”;别人说 “尝试新工作能拓宽视野”,他会说“瞎折腾,稳定最重要”。这种不加思考的反驳,本质是在拒绝新认知,怕自己的认知舒适区被打破,就像守着一小片菜园的人,不敢走出园子,怕外面的世界自己无法适应。
还有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,习惯性反驳会消耗人际关系里的“情感账户”。每个人的人际关系都像一个账户,认同、倾听、尊重是存款,反驳、抬杠、否定是取款。总爱反驳的人,一直在取款 却很少存款,时间久了账户自然变空。朋友分享心事,他先直怼“这算什么,我比你惨多了”;家人提建议,他不经大脑来一句“你不懂,别瞎指挥”。慢慢的,还会有谁愿意跟他分享呢?虽然是自己造成的这种结果,他还会自怨自艾表示“没人理解我”,从不反思是自己的无脑反驳把别人推远了。
要是你看到这篇文章后,发现自己也有习惯性反驳的倾向,那就试着从“延迟回应”开始调整:别人说完话后,先在心里默数三秒,问问自己“我是真的有不同观点,还是只是想反驳?”“这个反驳有意义吗,还是只是想找存在感?”很多时候,三秒的停顿能让你找回理性,避免不必要的反驳。也能避免社交上的无谓失误。
也可以试着练习“先认同,再表达”。例如别人说“今天天气真好”,不要像往常一样脱口而出“好什么啊,明天就下雨了”之类的扫兴话语,咱们换种表述方式“是啊,今天阳光确实舒服,不过看预报明天可能会下雨,出门记得带伞”,是不是更容易被人接受?先认同对方的感受,再表达自己的观点,既不会让对方觉得被否定,也能让你的想法更易被接受。也请你明白这不是 “妥协”,是高情商的沟通方式,也是人格成熟的表现。
要是觉得自己很难调整,或者发现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社交,甚至让自己总处于焦虑、烦躁的状态,也可以找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的专业咨询师会帮你梳理“反驳背后的需求”,究竟是怕被忽略,还是怕被否定?是认知局限,还是自我价值感低?找到问题根源,再一起想办法调整。
有时候,习惯性反驳的人也会陷入自我怀疑:“为什么我总是控制不住想反驳?”“是不是我性格有问题?” 这种自我怀疑很容易引发焦虑情绪,青岛抑郁焦虑咨询中心也能帮你疏导这些情绪,让你明白“习惯性反驳不是性格缺陷,是可以调整的行为模式”,帮你重塑自信,不再靠反驳来证明自己。
最后想跟你说:人格的富有,不是靠反驳别人来证明的,是靠开阔的认知、稳定的自我价值感、温暖的人际关系来支撑的。不用怕认同别人会显得自己没见识,真正的强大,是能坦然接受不同的观点,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声音,能在不反驳的情况下,依然拥有自己的立场。要是过程中觉得难,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这样的机构能陪你一起,慢慢拓宽认知边界,丰富人格内涵,让你能活得自信、从容。
发布于:山东省欣旺配资-免费配资炒股-股市炒股杠杆-股票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