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,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乌克兰,俄乌局势持续变化,欧洲各国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。这个冲突不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,越来越像是大国博弈的风暴中心。接下来,我们来分析一下最近的局势变化,探讨为什么26个国家准备出兵乌克兰,为什么中国被排除在外,以及乌克兰政府大楼遭袭意味着什么。 一、26国表态出兵,乌克兰局势再添变数 这件事有些复杂。9月4日,法国巴黎召开了线上“志愿联盟”会议,会议结束后,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了一项重大消息:有26个欧洲国家承诺,如果俄乌停火或签署和平协议,他们将派兵进入乌克兰,担任“保障部队”。这些部队将不直接参战,而是作为安全保障力量,确保乌克兰军队的规模和能力不受限制。不过,具体派多少兵力、怎么派、谁指挥等细节,马克龙并未透露。简单来说,这更多是个政治表态,实际执行的细节仍未确定。 在这次会议上,英国、法国和德国的态度有所不同。英国和法国的表态较为积极,而德国则表示,要等安全保障框架更明确后再做决定。波兰甚至直言,战争结束后也不会派兵。由此可见,虽然表面上这些国家声称团结一致,实际情况却是“各自为战”,各国之间的分歧仍然很大。 二、中国为何被排除在外?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,欧洲在这次声明中并未提及中国。此前,俄罗斯曾希望中国参与乌克兰战后的安全保障,甚至考虑让中国担任调停者或协调者的角色。然而,西方国家这次完全排除了中国,不让中国“上桌”。这显然表明,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太大影响力,他们更愿意自己主导局势,把乌克兰的未来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。此举也凸显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。 俄罗斯很清楚,欧洲国家的目标是通过所谓的安全保障,将军事力量长期驻扎在乌克兰,进一步制衡俄罗斯的影响力。中国被排除在外,既是西方对中国的防范,也是大国之间博弈的一部分。 三、乌克兰政府大楼首次遭袭,局势骤变 就在欧洲各国在讨论是否出兵时,乌克兰的局势发生了突变。9月6日晚至7日凌晨,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。据乌克兰方面称,这次袭击使用了超过800架无人机和数枚导弹,规模之大,堪称自冲突爆发以来最大的一次。 最引人关注的是基辅的乌政府大楼首次遭到袭击,造成了人员伤亡。这是俄乌冲突三年多来第一次发生政府大楼被攻击的事件,基辅的气氛瞬间变得异常紧张。乌克兰空军表示,虽然大部分导弹和无人机被拦截,但仍有几十架无人机和数枚导弹击中了30多个地点,造成了人员伤亡。乌克兰总理也紧急发声,称火势已被控制,政府大楼的顶部受损。 俄罗斯方面则表示,这次空袭的主要目标是乌克兰的无人机生产、组装、维修和发射设施,所有目标都已被摧毁。俄方强调,这次攻击只打击了“有用的地方”,而没有袭击基辅的其他设施。至于这场空袭的具体效果,双方各执一词,外界难以判断真假,只有前线的人才最清楚。
展开剩余29%最终,战争的走向不仅取决于各方的口号,更依赖于真正的实力和耐力。在这场大国博弈中,谁胜谁负,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。
发布于:天津市欣旺配资-免费配资炒股-股市炒股杠杆-股票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